晶华首页 德州晶华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名: @ 密  码: 语  言:  
English
网站首页  关于晶华  新闻中心  晶华公示  产品系列   企业文化  人才中心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新闻搜索
新闻:
主题 内容 
视频展示
晶华刊物
友情链接
·中国建材报网
·中国建材网(官方网站)
·中国建材网(商业网站)
·中国日用玻璃信息网
·中国轻工业网
·中国轻工网
·中国玻璃网
·中华玻璃网
·德州振华装饰玻璃有限公司
·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
·德州鼎晟加固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德州晶奥玻璃有限公司
晶华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信息  
汽车产业升级的“鼓”与“惑”
【 来源: 】 【 发布时间:2010-04-13 】 【 字体:
    继在2009年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之后,2010年1月,中国汽车市场又以强劲的销售数据(销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124% )巩固着世界第一的位置。当全世界汽车企业将目光聚焦中国的时候,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做什么?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在是中国汽车企业进行升级的关键时期。
  所谓“升级”,即改变现有状态和格局,在技术、规模以及品牌等中国汽车业长期以来的短板上,寻求突破的举动。很显然,升级将是跨越性的,也是全方位的。
  于是,在备受瞩目的两会期间,汽车产业升级被多数参会的汽车行业代表委员以提案或议案的形式摆上了桌面。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等,无不将产业升级话题作为提案或议案重点。当然,先于提案议案出现的,是部分企业“升级”举动的逐渐实施,而借助两会,企业们正准备将“升级”进行到底。
  一、规模升级篇:长安集团狂热收购 资金缺口仍现隐忧
  整整忙碌了一年的徐留平,终于轻松又兴奋地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2月9日出炉的中汽协汽车产销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集团在2010年的第一个月挤掉了东风和一汽,登上了中国汽车集团排名第二的位置,作为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觉得“很有面子”。
  不过,仅仅一个月的数据并不足以让徐留平高枕无忧,为了一场彻底的胜利,长安开始了更大的“豪赌”:据记者了解,长安集团将在2010年实施业务整合、兼并重组、合资合作、跨国收购和资本运作等五大战略,实现产销规模的跨越式升级。
  并购风云涌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集团副董事长尹家绪还在完善着自己的议案。多年来,在尹家绪的议案中,汽车产业整合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分量。
  而在尹家绪着眼于整个汽车行业整合大局的同时,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则正在加紧实施具体的整合并购细节。据长安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长安集团将在2010年对两到三家国内具备一定规模的汽车企业实施并购,目前正在洽谈相关事宜。
  那么,究竟谁将成为长安集团的“新宠”?2009年11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长安集团母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对中航汽车进行重组成立了新长安汽车集团之后,长安集团已经将国内除上汽通用五菱外最具有实力的两家微车企业(哈飞和昌河)进行了整合。显然,微车领域已经没有适合长安胃口的对象,考虑到乘用车企业的整合难度,徐留平的目光或许将先锁定长安集团相对薄弱的重型商用车领域。
  目前,长安集团在重型车领域只有一家太原长安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但该公司规划产能只有5万辆。那么,长安将把谁弥补进自己的重型车短板?其实,这个并购对象早在2009年就已经露出了端倪。按照国资委的重组计划,兵装集团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以下简称兵工集团)将会整合,兵工集团拥有在重卡行业享有一定地位的北方奔驰重卡,这恰恰是长安集团垂涎的对象。
  自从1999年兵装集团和兵工集团分家后,两家企业最近出现了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亲密。两家集团总经理先是共同出现在2月9日的团拜会上,后又于2月26日在一个公开场合互相通报了2009年的主要工作情况和2010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系列“罕见”的亲密举动,似乎正在预示着国资委拟定重组的两家央企开始了最后的准备工作。“一旦两大军工企业重组,长安集团势必将整合两大军工集团的汽车资源,长安集团在商用车领域的实力将大大增强。”   
  资金链危机
  实际上,长安如此积极地进行重组扩张,还来源于2009年那个与长安集团失之交臂的机会。
  2009年11月,哈飞和昌河被重组进了长安集团,借此,徐留平认为长安将在2009年成为仅次于上汽的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然而,最终数据表明,东风和一汽依靠不到8万辆的优势,将长安集团挤到了第四名的位置。虽然2010年1月份的数据已经让徐留平“圆梦”,但暂时的“上位”或许并不能让徐留平觉得牢靠,长安后续的重组计划势在必行。
  然而,看上去恢宏的并购重组计划,却也在不断考验着长安集团的资金链。
  2月11日,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公开增发方案,拟募资40亿元,投资生产线扩能改造项目、小排量发动机产业升级项目以及自主研发能力建设项目。
  对于长安汽车雄心勃勃的增发计划,证券分析人士却保持谨慎乐观。“现在长安汽车股价在12元左右,估计增发价格也在此附近,从目前汽车股弱势格局看,为维持增发价格,长安汽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东兴证券分析师于特说。
  不久前,重庆市相关部门还对外透露了长安正在筹划轿车第二工厂项目,该项目一旦启动,长安将面临更大的资金缺口。而且在整合了中航汽车之后,长安集团还需要投入巨资对哈飞和昌河的汽车资产进行进一步的整合。
  资金缺口考验着长安集团的同时,其旗下核心企业长安汽车的负债率也在陡升。截至到2009年9月30日,长安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从2008年的49.84%猛升到57.94%。
  显然,在国家鼓励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背景下,长安集团也驶入了疯狂的扩张道路。但不断扩大的产能和不断拔高的目标,让业内人士感到担忧。难道为了第二名的宝座,长安汽车集团可以不顾一切扩大产业规模吗?这或许是长安集团以及徐留平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技术升级篇:吉利并购有技术才有未来
  “我们从2007年5月份开始,就进入了战略转型的历史发展时期,所以我最关心的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3月3日下午,出席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式的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刚刚步出会场,便被媒体层层包围。
  “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正是李书福这次提交的提案之一。但正如他在提案中所表述的那样——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并购沃尔沃是吉利战略转型的另一驱动力。
  吉利与福特在瑞典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的协议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3月28日,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沃尔沃公司总部,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前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莱维斯·布思(前右)在签约后握手。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当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8日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当地时间28日下午在哥德堡沃尔沃轿车总部签署了协议。吉利集团收购价约为18亿美元,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
    李书福在协议签署仪式上说:“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将成为沃尔沃轿车的第二个本土市场,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瑞典副首相兼工业与能源大臣毛德·奥洛夫松和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出席了协议签署仪式。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清单主要包括:
    9个系列产品
    包括S40、S60、S80、C70、C30、XC90、XC60、V50、V70,这几乎是目前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这其中,S40、S80(加长版)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国产化生产。
    3个平台
    为沃尔沃的P1、P2、P24平台。其中,P1平台专门生产紧凑型轿车,包括上述的S40、V50、C70、C30等系列车型。曾生产福特福克斯和水星品牌产品。P2平台是生产大中型轿车的平台,包括上述的S60、XC90系列车型。亦曾生产福特的SUV系列车型。P24平台生产包括XC60、V70、S80等大型轿车系列车型。
     2000多个全球网络
    除了产品系列,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还包括完备的经销商团队和供应商体系。经过多年的积累,沃尔沃拥有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意义重大
    ·价格:吉利集团收购价约为18亿美元,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1999年,福特汽车公司花了64.5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沃尔沃成为福特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沃尔沃品牌值得去买:作为与奔驰、宝马、奥迪齐名的国际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萨博。已有82年历史的沃尔沃,是欧洲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
    ·核心技术,买到了:从当事双方签署的协议来看,吉利不仅收购了沃尔沃的全部股权,买到了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和制造设施,还获得了沃尔沃在全球的经销渠道。
    ·钱景:据吉利此前公布的规划,在成功收购沃尔沃后,该公司将在北京或天津建立年产能力约30万辆车的新工厂,使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吉利计划利用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及低劳动力成本,使沃尔沃轿车公司在2011年前扭亏为盈。
    ·沃尔沃品牌和质量不会降低:柯力世对被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被收购之后,沃尔沃的总体战略发展方向不会受到影响,反而有利于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计划更好、更便利地实施。
    ·中国汽车梦寐以求的好事:吉利并购沃尔沃,一是可以帮助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尽快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可以嫁接国际知名品牌为我所用。三是可以彰显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
  借力升级
  事实上,并购沃尔沃正是李书福一手为吉利打造的战略转型中的重要思路之一。
  2007年5月,吉利提出战略转型,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李书福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即借助外力完成吉利的制造升级。
  对吉利来说,技术、品牌、人才,都是短板;但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李书福的一剂补药出自2006年,当时吉利出资900万港元把以生产“黑寡妇”出租车成名的英国锰铜公司收至旗下后,李书福正式迈出了海外并购的第一步。
  收购锰铜,让吉利有了借船出海的通道。2009年3月,吉利闪电般将澳大利亚DSI公司收入囊中。后者是一家知名的自动变速器公司,这次收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吉利在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不足。长久以来,中国的变速器技术,尤其是自动变速器技术远远落在了世界身后。
  不仅是自动变速器,代表汽车产业未来的新能源核心技术,中国同样缺乏。“新能源车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但凭中国现在的研发投入,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的进度。”李书福并没有隐讳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另一个动机,在他看来,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费上百亿美元研发的新能源技术,将使吉利在最短时间内补齐这块短板。
  三、品牌升级篇:奇瑞艰难上市:苦觅升级良方
  当2009年“播下”瑞麒和威麟两个高端品牌的“种子”之后,奇瑞意识到,要让这两个品牌真正“生根发芽”,还需要不断“施肥”,于是,奇瑞现在准备在产能和资金两个汽车生产的重要环节下手了。
  日前,来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当地的招商资料显示,奇瑞一个200亿元的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拟落户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而考虑到自主品牌利润本来就不高,加上2010年信贷紧缩信号的不断明确,资金实力并不强的奇瑞想到了上市融资。
  但正如一位业内知名分析人士所说,奇瑞的目标有多大,困难同样就有多大。
  强势扩张
  “双方(指奇瑞和鄂尔多斯当地政府)的确有过这方面(指在鄂尔多斯建立生产基地)的接触,其他方面的问题现在不便对外多说,还请谅解。”日前,奇瑞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金弋波对记者表示,奇瑞将在项目谈成后再对外公布具体细节。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早在2009年9月份,鄂尔多斯市市长云光中就会见过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一行。
  按照普遍情况推测,200亿元可以建成50万辆规模的整车生产基地。目前,奇瑞已经具备年产60万辆整车能力,加上后续在建产能,奇瑞产能将在未来一两年内超过150万辆,如果鄂尔多斯的项目得以上马,产能有望突破200万辆。
  “按照每年30%的增长速度,奇瑞销量在2013年就能接近200万辆。而且,瑞麒和威麟两个高端品牌在2009年发布后,将在2010年开始逐渐发力,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产能来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奇瑞一位内部人士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实际上,瑞麒和威麟两个高端品牌的推出,对奇瑞而言有着不凡的意义。长期以来的低端形象,让奇瑞在与合资品牌竞争时,处处落于下风,而突破品牌的天花板,则是瑞麒和威麟的主要任务。“将来,瑞麒和威麟的生产有可能不在鄂尔多斯,但无论如何,新增产能将为这两个高端品牌带来足够的生产空间。”奇瑞一位内部人士称。
  不过,在巨大的产能规划面前,资金问题将是奇瑞很难跨越的一道槛。200亿元毕竟不是个小数目。奇瑞2008年利润只有5亿元,而且在国家紧缩信贷的趋势下,奇瑞已很难再获得巨额贷款,因此,奇瑞认为势必要加快整体上市速度。
  据记者从奇瑞内部了解到,奇瑞的上市申请早已交给证监会,但前面还有37个公司也在排队上市,奇瑞预计审批工作将在2010年上半年完成,下半年,奇瑞将正式登陆国内A股市场。
  前景不明
  其实,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曾力促奇瑞上市融资,前股东之一安徽省国元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国元证券和国泰君安也参与其中,但后来因奇瑞复杂的股权关系以及汽车行业步入低迷,上市计划暂时搁置。
  2008年上半年,奇瑞终于完成了公司改制、非核心资产剥离等一系列上市前的准备工作,成立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但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大环境恶劣和融资氛围走低,导致证监会暂停批复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奇瑞上市之路不得不再次停下。
  “对奇瑞上市而言,要看具体方案和招股书,还有公司盈利能力等基本情况。”对于奇瑞再次重启上市计划,国泰君安某证券分析师认为,“如果能上(上市)当然看好,不过目前看来,奇瑞车型多集中于中低端,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换句话说就是无法卖个好价钱(指无法获得太大募资规模),所以上市并不容易。”
  其实,奇瑞上市面临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真正有说服力的上市资产。
  但无论如何,缺钱且“眼光极高”的奇瑞,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整体上市已箭在弦上,当然,其间利弊还需要他自己去权衡。
添加时间:2010-04-13  浏览次数:4300
版权所有: 德州晶华集团有限公司 jinghuagroup.com 地址:德州市湖滨南大道1329号 邮编:253001 技术支持::山东必速 鲁ICP备05056350号 鲁公网安备 37140202000248号